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老道外史话——名餐名娱

发布日期:2019-07-10

老道外的餐饮、服务和娱乐产业十分繁荣。

先说餐饮和服务:饭馆、酒馆、茶馆、理发馆、照相馆、旅馆、浴池,遍地都是,档次齐全。饭馆几乎每个街巷都有,但是也有一些饭馆集中的地带:最早的是天一街、桃花巷、张包胡同、纯化街,后来又有南北二道街、南北三道街、富锦街、长春街、南十六道街等。饭店分名吃和小吃,小吃的饭馆到处都是,名吃有老仁义馆的羊肉馅饼牛肉蒸饺、范记永的三鲜水饺、张包铺的排骨包子、宝盛东的圆笼包子、永发合的缸炉烧饼、李连贵的熏肉大饼、老仁义馆是经营回族牛肉蒸饺的风味名店。最初的老仁义馆在南十六道街八杂市,是河北人佟玉新1921年开办的。1926年开始由其侄女佟书琴主管,她亲自和馅,严守操作秘密,不仅不外传,对内部伙计也不让插手。经她手包出来的蒸饺味道鲜美,脍炙人口。开始时不多卖,卖完100斤肉馅的蒸饺就闭店,其实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促销办法。1936年柜上的一个伙计满万青在丰润小六道街开了一个满记老仁义馆。1947年柜上的又一个伙计吴殿臣在景阳街开了一个吴记老仁义馆,也就是说道外有三个老仁义馆。不知满记和吴记是“偷艺”,还是得到真传,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原始的老仁义馆合并到满记老仁义馆,这就证明后起的两家确确实实地师承了老仁义馆的传统技艺,所以才能流传至今。

大饭店有正阳十六道街的新世界、正阳六道街的厚德福、正阳八道街的福泰楼等。结婚包办酒席都在这几个地方。其中新世界和厚德福也是哈尔滨的著名饭店。新世界始建于1920年,是饭店旅店娱乐三合一的大型酒店,三层大楼,门前是两进十个宽大台阶的进廊,十分豪华气派。夜间霓虹灯牌匾闪闪跳动,照得一条街通红通红。进出这里的都是有钱的老爷、富婆、阔少、小姐,多数乘坐小汽车、黄包车,很少有坐三轮车的。新世界大饭店的西侧是与之相配套的国泰电影院,这两处饭店和影院,都是大资本家朱安东与人合资建的,后来他当了汉奸依仗日本特务机关的势力,独吞了这两处产业。厚德福建于1919年,三层楼大厅包房酒吧一应俱全,从里面传出来的不只是酒肉饭香,也有锣鼓小号的奏乐声。

酒馆分白酒馆、黄酒馆、啤酒馆,规模都不大,三、五张桌子,一两个人两三个人围桌小酌,二两白酒或黄酒,一碟花生米或猪头肉,喝啤酒的酒肴则是一盘粉肠或红肠,没有拥挤、没有喧哗,窃窃私语,悠哉悠哉。

茶馆多数与茶庄和水馆相邻,或者茶馆茶庄水馆在一起。水馆的火炉有三、四米长,同时烧二十多壶水,一壶开水一分钱,不少居民来打开水。用水馆的开水沏茶沏得开沏得透,而且管喝管续,喝得痛快。来小茶馆的自然是中老年人多,特别是老年人有的是时间,边喝茶边聊天,一坐就是大半天,大自国家大事,小至花草鱼鸟,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古今茶馆,概为如此。也有大的茶馆,如升平街的辅和茶园,还有平安、安丰、庆丰、同乐茶园等,档次高,环境优雅,是商人和文化人饮茶、赋诗、交友、谈生意的好地方。

道外的旅馆也很多,到1947年,各种档次的大小旅馆有200多家。除了大型旅馆新世界而外,还有东北旅馆、华昌旅馆、泰和滨旅馆等中小型旅馆, 因为旅客主要是商人,所以这些旅馆多数在商家集中的景阳街和正阳街两侧街道,办事和消遣都很方便。农民进城多数住在靠近码头的大新街、长春街、钱塘街和能走大板车(马车)的承德街、太古街、滨江火车站附近的小客栈和大车店,吃住省钱,而且上下火车和坐轮船方便,又离农贸市场近,便于交易。

理发馆也分档次,在正阳街和景阳街上的比较高级,门前有红蓝转灯,理发座椅是旋转的,可以吹风烫头,理后喷洒香水。小理发店就简单了,理完头刮完脸就完事走人。当然还有更简单的,这就是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一头挑的是理发工具箱子,一头挑的是洗头坐的板凳和脸盆热水,这就是所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有了这些就可以随便在什么地方坐下就剪头刮脸带洗发,省时省事又省钱,普通老百姓去不起理发馆,除了自家能够理发的而外几乎都是请剃头挑子剃头。还有更省钱的,剃头师傅不挑挑,就是一把推子一个围巾,几分钟完事,剃完了自己回家去洗头,主要是小孩和老头这样剃头,便宜。因为人多,走街串巷的剃头也能挣钱,谋生没问题。

道外区早在1904年就有浴池开业,当时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大锅烧水。后来随着人口剧增,浴池业很快就发展起来,分男座女座、池塘盆汤、普通座高级座,还有理发修脚按摩的。较为知名的浴池有1914年在南三道街开业的德泉塘,1915年在纯化街开业的天增泉,1917年在三道街开业的久江泉。特别是1920年在南十五道街开业的新江泉,是哈尔滨最大的浴池之一,这个浴池三层楼,上下有电梯,床位多达300多张,内设豪华,服务周到。此后还有1938年在正阳头道街开业的温泉池和在南六道街开业的滨江池、1941年在浴海街开业的中兴池、1943年在南十六道街开业的牡丹池等等。到1946年哈尔滨解放,道外区有浴池11家。解放以后,又新建了一些新浴池,布局更合理,百姓更方便。浴池分温水池、热水池、烫水池,年轻人人洗淋浴,老年人讲究烫澡和泡澡,不过入池门前都有两条提示:酒醉年高慎洗浴,身有贵恙莫入池。洗完澡可以躺在床上休息、喝茶、聊天,呆一天也没人撵你走。每逢年节洗澡的人多了,有时还要排队,这时服务员就不愿意让您多休息了,一会儿一喊:“快洗了!快洗了!前客让后客呀!”不过有的老人习惯于洗完了再睡上一觉,服务员也无可奈何,虽然不高兴,但绝不露半点声色。

照相馆相对就少多了,因为平时照相的人很少,只有婚庆和团聚才去照相,所以很多人一辈子也就照一两次相而已。最好的照相馆就是正阳三道街的三友照相馆,照得确实好。当年的底片是玻璃的,五十年代变成了胶片的。因为照相馆少,三友照相馆照得又好,所以很忙,一周最快也得三至五天方可取相。

老道外的娱乐场所和戏园子、电影院是全哈尔滨市最多最有名的。早在1916年,道外商民集资在北三道街建了一个“畅叙楼”,是当时傅家店的最大的娱乐场。后来出现了北市场,它的戏曲、杂耍(杂技)、戏法(魔术)闻名全东北。南十六道街的圈里也是吃喝玩乐的逍遥地。

原东傅家区有三大剧院:南十六道街有新乐、华乐、安乐三大舞台。新乐舞台是最大的,1922年失火烧掉后,才建了华乐舞台。华乐也就是后来的蜚声全国的哈尔滨评剧院,仅次于北京评剧院。她的著名演员刘小楼、喜彩龄、李子巍,与国家评剧院的筱白玉霜、马泰齐名。安乐舞台在南十六道街的南端。

西傅家区也有三大剧院:丰润六道街的中央大舞台、北三道街的新舞台、正阳头道街的同乐舞台。中央大舞台即是市京剧院,有梁一鸣、张蓉华等一流演员。新舞台是省评剧院,是后来的省评剧院,也有不少国家级的演员,如碧燕燕、吴素舫等人。同乐舞台在现温泉浴池的地址。

中央大舞台是京剧舞台,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和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周信芳、袁世海、李少春、张君秋、言慧珠、李和曾、金少山、李多奎、侯喜瑞、童芷苓等京剧国粹来哈演出均在中央大舞台。1955年4月28日至5月26日,著名京剧艺术家、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为纪念他舞台生涯50周年,率领上海京剧团在道外京剧院演出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场场爆满,足见道外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对名角的高度热情。周信芳先生主演的拿手好戏《徐策跑城》,表演精湛,跑城时两个帽翅只有一个不停的晃动,加上独特的唱腔,博得全场掌声叫好声接连不断。在道外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周先生一再延长演出日期。那段日子戏迷们真是过足了戏瘾。市京剧院的刀马花旦张蓉华、文武老生梁一鸣和高亚樵、云燕铭、韩慧梅、高世寿、孟广新都是全国著名京剧演员。

道外的观众和戏迷们是幸运的。看戏有京、评两大剧种,全市最好的京、评两大剧院都在道外,全国最好的京评两大剧种的演员都来道外演出,这是道外戏迷们洋洋自得的,也是外地戏迷们羡慕不已的。道外的戏迷口味比较高,听就听最好的角,别的不舍得,唯独重金买票舍得。全国京剧国粹们那个角来道外演出都场场爆满,演个十天八天的绝不带冷场的。道外的戏迷欣赏水平也比较高,叫好叫到精彩处,唱念做打细思量,角们也都把道外的观众当作自己的知音,这也是全国所有的知名演员都来道外演出、甚至不只一次地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当然,二、三流的演员也不敢来道外演出,知道这里的观众挑剔,甚至不满意的时候喝倒彩,一点面子也不给。

1895年世界发明电影后,1899年电影就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来到了哈尔滨,比西太后70大寿第一次看到电影还要早两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道外区就开始上映无声电影,比当时的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并不落后。从那时起到解放初,道外先后建设了8个电影院,占哈尔滨全市电影院总数的一半。这8个电影院是:在承德街与景阳街交叉口的民众电影院、在景阳街与正阳街交叉口的新闻电影院(开始时叫平安电影院,后来又叫水都电影院)、在升平二道街的东北电影院、在北三道街与北四道街之间小胡同的松光电影院、在浴海街的亚洲电影院、在北大六道街的红星电影院(开始时叫赤光电影院,后来又叫社协电影院)、在正阳十一道街的大同电影院、在正阳十六道街的靖宇电影院(开始时叫国泰电影院)。

当然,电影火爆的时候还是解放以后,老百姓生活有所改善,看电影的人多了,而且不少电影是演老百姓的事。例如1950年各个电影院都上演《白毛女》,老百姓都看“疯了”,都说从来没看见这么感动人的电影。记得当时电影院从早晨6点开始到夜里11点,全天共演8场还是满足不了观众要求,不少家庭几乎每个人都轮流去看,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此后又有《家》、《春》、《秋》、《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字街头》等影片上映时也遇到同样的火爆情景,显然这是因为老百姓刚刚从旧社会解放出来,这些影片与他们仇恨旧社会、热爱*********的心情一拍即合。

因为道外的电影院多,看电影方便,电影就看得多。在道外老年人戏迷多,年轻人影迷多,每来新片都有人必看,票价不贵,积攒一点钱就够看一场电影。那时不清场,好片子一连看好几场。电影也确实影响了道外人的生活、志趣、情操,甚至一部电影刚刚演过,电影插曲就传唱起来。

当年的年轻人,如今已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了,可是想起解放初在道外看过的影片还是历历在目:《赵一曼》、《鸡毛信》、《平原游击队》,《列宁在一九一八》、《保尔·柯察金》、《攻克柏林> ,《密欧与朱利叶》、《巴黎圣母院》、《复活>和东欧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周的影片,我们最初正是从这些影片当中认识了文学,认识了历史,认识了革命,认识了世界。

文章来源:大话哈尔滨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