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

发布日期:2017-06-06

  今天,再为大家带来一部连载《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初步谈一下自己对黑龙江方言的理解与认识,其中肯定有很多讹误与不足,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权做抛砖引玉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国人对方言母语的执著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响亮的京腔”或“绵软的苏白”,无论是“兰花花”的信天游或“上酸菜”的东北话,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它承载了一个人对人生、社会、文化最初的印象、经验、感受。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一) 

  如果有人说方言是由于封闭、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而产生的,那么作为由黑龙江方言和其他东北地域方言所组成的东北方言则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一) 

“刘能”的扮演者王小利是咱黑龙江哈尔滨人

  普通话的推广势在必行,但方言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发掘黑龙江方言的起源形成,记录黑龙江方言的演变流转,让方言成为塑造个性的膏泥,让方言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让方言成为引人入胜的请柬,让方言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这就是写就本文的初衷。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一) 

东北一家人,语言不分家

  黑龙江方言总体上属于东北方言,但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源于黑龙江方言的形成过程中容纳了很多域外地区、民族甚至邻近国家语言要素,使之既大体融汇于东北方言而又别具特色。

  形成黑龙江方言的历史因素

  谈到黑龙江方言的形成,一个极为重要的背景就是黑龙江省深远而悠久的历史和碰撞中融合的文化。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2.5万年前,黑龙江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4000年前后,居住在黑龙江地区西部的是东胡族系,中部是秽貊族系,东部是肃慎族系。《山海经》中就有“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的记载,另有古籍记载远在舜的时代肃慎就曾贡献弓矢,而且延续秦汉、魏晋以后这种来往不断增多。

  南北朝时期,起自黑龙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附近的拓跋氏鲜卑经过不断的迁徙和征战,建立了一统中国北方的北魏王朝,极大的促进了民族与文化的融合,为隋朝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而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留在大兴安岭嘎仙洞内为祭祀祖先所刻的石刻祝文也标志着黑龙江的历史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到了唐代,黑龙江地区所属的勃海国,向唐派出大批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这对黑龙江地区的语言和风俗都产生了深入的影响。正如诗人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所言“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可见当时渤海国是与唐朝车同轨书同文的一家人。契丹灭渤海国之后,将一部分渤海国人迁入其境内,称为熟女真,而留在故地的则被称为生女真。正是这一部分游猎在黑龙江这片广阔土地上的生女真,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兴兵反辽(契丹后改名为辽),并在上京也就是今天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立了金政权,而后席卷辽国,横扫北宋,成就了119年的大金霸业。在金对辽、宋用兵过程中,曾将中原地区汉人及辽本土的高度汉化的契丹人大量迁往黑龙江地区。仅靖康之变中随北宋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一同被俘的就有几乎全部皇族、后妃、官吏和逾十万开封平民,形成汉人北徙黑龙江地区的一次高潮,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当然也包括语言和风俗。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一) 

“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贵族被押赴北上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后期解除封禁政策之后,汉人大量北来,逐渐使汉族成为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清代,北迁的汉人中有一类被称作站丁,绝大多数来自“逆藩吴三桂旧部”,这些人及其后裔传下来的话,就是站话。说这种话的人约占全省人口的0.1%。这些汉人带来中原语言和风俗习惯,丰富了黑龙江地区的方言,促进了旧风俗的改变。光绪初年,清廷鼓励汉民迁入黑龙江开荒,规定了奖励移民的条例,宣布了满汉同等待遇,解除了汉民妇女移居关外的禁令,汉人移居黑龙江垦荒更是接踵而来,络绎不绝。据《黑龙江志稿卷十二·经政志·户籍》记载:从1808(嘉庆十三年)到1911年100多年间,黑龙江(当时省界与现在不同)人口增加14倍,达185.8万多人。民国及伪满统治时期,也大量在关内招募劳工到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开垦荒地、修筑工事、生产劳作,其中的大部分人都留在了这里。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一) 

“闯关东”有生活所迫的窘境,更有一往无前的气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开垦北大荒,加速边疆建设,移民到黑龙江的,又有所增加。特别是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从朝鲜战场和祖国各地进军北大荒,1959年六万山东支边青年从齐鲁大地开赴北疆,1968年至1976年,50万城市知青从京、津、沪、浙来到黑龙江,都极大的促进了黑龙江省的生产和开发,同时也带来了南腔北调、四方杂言,为黑龙江的语言和文化带来了新的影响。因为这些移民主要是来自山东和河北,少数是来自河南、辽宁、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同时他们主要集中分布在同江、嘉荫、虎林等市县某一局部地区,所以黑龙江省有些局部地区所说的话是在本地话、山东话、河北话、辽宁话等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说这样话的人约占省人口的0.9%。如二屯话,通行于同江市的二屯、三屯一带。这里的老户大都是山东安丘人,也有少数是山东费县、巨野、诸城等县的人。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太平屯话,通行于嘉荫县的太平屯一带。这里的老户大都是从河北省的东光县和山东省的曹县、泰安等地迁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虎林话,通行于虎林县境内。虎林的居民大都由辽宁的丹东迁来,因此,虎林话是在丹东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也比较悠久。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一) 

奋战在“北大荒”的知识青年,一代受苦的人,也是一代快乐的人

  黑龙江方言形成中的少数民族因素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是汉族,其他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鄂温克族等。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人口已达3831万多人,其中汉族占95%。其他民族共占5%。汉族说汉语,回族也说汉语。满族除少数高龄老人能说满语外,大多数都说汉语。其他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在本民族内部用本民族的语言,但对外交往则通用汉语。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在黑龙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汉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也把其他民族的某些词吸收到汉语方言之中。

  黑龙江省地名大多数是满族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而来,如“哈尔滨”地名来源于满语“阿勒锦”、“哈喇宾”,齐齐哈尔则源于满语“哲陈嘎拉”(也有一说为源于达斡尔语“奇奇嘎热”),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佳木斯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噶珊”等。由于东北是满人的“龙兴之地”,满足语言文化对黑龙江方言的影响尤其深入。在现在的黑龙江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形容一个事物的优劣程度用“挺”,形容年轻男子的风度用“帅”等,“挺”、“帅”都是满语词汇的音译。还有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黑龙江方言的“磨即”、“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moduo”。满语里的“cahu”本是泼妇的意思,到了黑龙江方言里成了诈唬或咋呼,是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黑龙江人将腋下叫做gazhiwo,开玩笑时挠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这也是满语腋下和挠腋下的音译。当黑龙江人指责别人胡说的时候一般说“你别跟我瞎勒勒”,满语里“勒勒”是说的意思。汉语里“裤裆”一词来自满语,也就是东北话的“kabudang”,中国明朝以前说那个地方都是用“胯下”,裤裆的叫法是后来才流行的。黑龙江形容人家穷时,说“穷的叮当响”,“叮当”来自满语,也是穷的意思。响则是后加的。另外如“这人说话怎么这么罗嗦”里的“罗嗦”、“几天不抽烟,我就浑身别扭”里的“别扭”、形容人献媚的词“点头哈腰”,形容食物变质后的气味在叫做“哈拉”味儿都是来自于满族语,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另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被纳入黑龙江方言的词汇也有很多,如黑龙江人称精于某项技艺的人为“老把式”,称家庭里最小的孩子为“老疙瘩”等都是来源于蒙古族词汇,称雪橇为“爬犁”则来源于赫哲族等等。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二) 

   满族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二)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骑手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二) 

   总书记到赫哲族人家看望赫哲族群众

  黑龙江方言形成中的外国语言因素

  黑龙江方言区别于其他东北方言的一个特色在于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近代以来与俄罗斯的官方和民间交流增多,在方言中吸收了很多俄语词汇。黑龙江方言的俄语特色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哈尔滨的城市方言。

  哈尔滨市的城市发展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的。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俄国威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攫取了在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境内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在以哈尔滨市为中心,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达长春的铁路沿线,设立各种行政机构进行殖民统治。因为要修建中东铁路,沙俄开始向哈尔滨大规模移民,俄国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护路军、宗教和文化教育界人员、银行家、商人等连同他们的家属蜂拥而来。同时,中东铁路的修建也吸引了其他国家的移民,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包括欧洲所有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阿富汗等国的几十万人涌进哈尔滨市。在1922年之前的许多年份中,哈尔滨外国侨民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1912年外侨人口占总人口的62.86%。哈尔滨市历史上曾一度是中国外侨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

  但与旧中国的其他许多纯粹“被殖民”、“被租借”的城市(如上海)不同,当时到哈尔滨市居住的外国人,尤其是俄国人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十月革命中逃难的白俄(十月革命在俄国胜利后,部分俄国的贵族纷纷移民到世界各地,包括欧洲、美洲、中国等,这些人称为白俄。)难民;二是躲避沙皇俄国时期屠杀和歧视的俄裔犹太人;三是从沙俄的东欧地区(如乌克兰)征来修筑中东铁路的穷苦工人。总体来说,外国人中“上层社会人士”偏少,所以历史上在哈尔滨市就可以见到在当时旧中国很罕见的场景,就像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言:(哈尔滨市)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女人比那儿似乎都要多些。据说道里俄国人也只是十几万;中国人有三十几万,但俄国人大约喜欢出街,所以便觉满街都是了。这里的人(哈尔滨人)大都会说俄国话,即使是卖扫帚的。他们又大多有些外国规矩,如应诺时的“哼哼”,及保持市街的清洁之类。但他们并不矜持他们的俄国话和外国规矩,也没有卖弄的意识,只看作稀松平常。(哈尔滨)与别处的“二毛子”(中外混血人)不一样,他们的外国化是生活自然的趋势,而不是奢侈的装饰,是“全民”的,不是少数“高等华人”的。一个生客到此,能领略多少异域的风味而不感到窒息似的;与洋大人治下的上海,新贵族消夏地的青岛,北戴河,宛然是两个世界(朱自清《欧游杂记》)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华洋杂处的旧时哈尔滨

  正如朱先生所言,当时的哈尔滨语言中,有很多外来用语。中西文化的交汇(多部分源于俄语)所产生的哈尔滨话是最具特色的,只是后来社会发展、变迁,很多词汇便不再使用了。

  下面列举一些查有所据的外来语:

  衣着:

  布拉吉——连衣裙

  沙金克——半高腰的皮鞋

  波罗斯——下雨天穿的套鞋(里面可以穿皮鞋)

  饮食:

  黑列巴——面包,现在秋林公司依然在销售,称为列巴

  赛伊克(赛克)——一种梭形的白面包,也是秋林公司销售,外 形酷似橄榄球,也很硬

  沃特卡——即伏特加,俄国烧酒

  葛瓦斯——用麦芽、面包屑或浆果酿制的清凉饮料

  西米旦——酸奶酪

  布乍——用小米、荞麦酿制的饮料

  毛八舍——杂拌糖的俄语音译,老家是法国。

  还有些,前面是音译,后面又加上个汉语表意成分

  啤酒——麦酒,啤酒这个词是来源于俄语

  马林果——复盆子

  苏波汤——苏波本意就是汤,后面又加上一个汉语的“汤”,如此便成了 “汤汤”。煲汤时要放上几片叶子,于是也就成了“苏波叶子”

  日常用具:

  拦包——灯泡

  维得罗——水桶

  格兰——自来水龙头

  木式斗克——烟斗

  马神——机器,俄语和英语的机器,都是从法语machine来的

  职业和身份称谓:

  戈比旦——军官

  马达姆——外国妇女

  骚达子——士兵的俄语Солдаты,后面以“特”结尾,中国人按照“老头子”、“小孩子”的称呼类比,便创造出了这么个词汇

  麻斜儿——工长,匠师。过去工厂里的大小工头,总是被称为“大麻斜儿”,“二麻斜儿”

  劳包抬——源自俄语Работа,是工作的意思,过去穷人干苦力谋生,于是这个词汇也就形象地描绘出当时人们的无奈了

  蹲笆篱子——来源于俄语的Полиция,意思是警察,音译“巴里斯”。被抓进警局,传来传去,就变成蹲笆篱子了

  八杂市——来自俄语的市场、闹市一词Рынок bazaar,中国人去译音“八杂儿”,又添上一个“市”,构成新词,恰好能描述杂货市场的热闹景象

  壁里砌——暖炉,这既是音译,又看起来像是脑筋急转弯

  瓦罐车——俄语中,火车中客车和火车都音译为瓦罐,原是借用英语中的Wagon,后大多用来专门指代能够密封的货车

  度量衡:

  沙绳——1沙绳=中国尺6尺6寸

  普特(也称为“布兜”)——1普特=16.38公斤

  古棒——源于古代西伯利亚, 1古棒=1立方米

  地包——过去哈尔滨的抚顺街,曾叫地包街。源于俄语депо,意思是车辆汇集、检修的地方,后来叫做机务段了

  巴斯赫——风俗习惯上,每年3月21日起,满月后第一个星期,是基督复活节;同时犹太人的“逾越节”,音译都是“巴斯赫”。当时中国工人和外国工人一同休假

  另外,由于在历史上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距不远,而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国力上升,许多日语词汇进入汉语,以表意现代事物,所以在黑龙江方言中也吸收了一些日语和韩语词汇,如称下水井为“马葫芦”来源于日语“マンホール”,形容速度快为“莎楞”来源于日语“あっさり”,而有学者研究认为东北人常说的“贼”、“贼拉”则来源于韩语的“贼勒”。特别是东北地区曾被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的伪满洲国统治长达十四年,形成了在汉语中引入日语词汇和使用日式语法的特殊混合语—协和语。虽然这种语言已经随着伪满洲国的覆灭和时间的流逝已逐渐消失,但是其中的很多词汇却留存在包括黑龙江方言在内的汉语日常应用中,如将“客满”说成“满员”,“工钱”称为“劳金”、“郊游”说成“远足”,“厕所”说成“便所”,“职工上班”说成“通勤”,这些称谓和语言用法现在依然大量应用于黑龙江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黑龙江方言的形成,与历史发展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外来文化的融入,对黑龙江方言的影响不可低估,黑龙江方言对外来语汇的吸收利用,也展现了黑龙江人开朗豁达、开放包容的性格。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火车站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铁路局,过了八九十年,现在依然是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霁虹桥,一直用到现在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松花江畔游玩的白俄,他们也是老哈尔滨人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太阳岛上游玩的人们,现在依然是哈尔滨的著名景点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繁华的傅家店,也就是现在的道外区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三) 

   逛街的人们,咖啡馆,长椅闲坐的人们,那个年代的哈尔滨

  黑龙江方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特定汉语。因为地域接壤的关系,除了北京话以外,东北方言是和普通话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在东北方言中,黑龙江的方言就更加高度接近于普通话,尤其是哈尔滨的方言甚至比“老北京”的方言味还要少,是除了北京话以外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了,甚至有人觉得黑龙江好像没有什么方言,但是和普通话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黑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所说的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东北方言,并吸收了其他省市方言的一些成分形成的。这绝大部分地区约占黑龙江省的77个市(地)县,占总面积的97%。说这种话的人约占全省人口的99%。这是因为清廷所遣的官员多来自北京以及满人也多使用北京话的缘故。黑龙江以及黑龙江以外的东北人都在使用,是东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语言

  现在赵本山的小品和电视剧让包括黑龙江方言在内的东北话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人们也都把能说上几句东北话。由于东北话非常接近普通话而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所以以东北话为主的小品、影视作品才会在全国盛行,人们也都能从中理解其所表达的内涵与幽默。其实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但由于各地方言千差万别且与普通话相去甚远,就无法达到东北话这样广泛的影响力了。

  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有很多年轻人已经淡化了方言,其实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可以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不妨让普通话和方言在交际场合及交际对象上有所“分工”,普通话可作为工作语言、正式语言,方言作为生活语言。赵本山春晚精彩的小品,让人们从东北小品中了解了东北方言,近几年电视剧中也开始大量出现东北方言,从《刘老根》到《乡村爱情》等等不胜枚举。他们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2009年黑龙江电视台开始与本山传媒集团全面战略合作联合打造大型综艺栏目《本山快乐营》。该栏目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为创作素材、以方言为串联向观众传达快乐。近几年,在黑龙江的《生活报》、《新晚报》等报纸上相继开辟了“每天一句东北话”的小专栏,为人们宣传讲解黑龙江方言,让孩子们能够从小学会自己的方言,保留自己文化的根。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不但在传承,而且一些新的词汇又在不断涌现。于是新一代的东北人跟着时代的发展也将自己的语言无论从“口感”还是“音质”上都染上了新的气息。进入网络社会,网络语言越来越多被应用与日常生活中,这自然也会对方言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用语不仅对东北方言产生影响,在其他地方方言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方言,作为一方之言,是有其独特之处的。它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传播者。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有生命力。在网络语言盛行的今日,保留、传承一种文化是我们现代人的义务。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我们希望包括黑龙江方言在内的东北话能够得到广大的传播与推广,这对全国乃至世界了解东北文化、振兴东北经济都大有裨益。希望黑龙江方言和文化能以其独有的魅力继续为丰富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添砖加瓦,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民族语言、文化之魂发扬光大!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美龙江,我们最可爱的故乡!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冰城夏夜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兴安秋色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齐齐哈尔冰雪鹤舞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大庆夜色油城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佳木斯同江三江口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冰雕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雪雕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黑河逊克雾凇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牡丹江雪乡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伊春嘉荫恐龙之都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乌苏里船歌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秀美镜泊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漠河极光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抚远,中华东极,日出东方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林海雪原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大美龙江-万顷良田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夜幕下的大哈尔滨中央大街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哈尔滨大剧院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夜幕下的松花江畔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夜幕下的哈尔滨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美丽的索菲亚教堂

黑龙江方言的演变与特点(四)完结 

   月是故乡明

文章来源:冰城小龙哥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