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新华书店,几代中国人的精神“粮”店

发布日期:2017-07-10

新华书店,几代中国人的精神“粮”店 

新华书店,几代中国人的精神“粮”店 

哈尔滨新华书店原经理郑士德 

  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最底层的一个窑洞里诞生,至今已发展至全国1.3万余家门店,员工也从最初仅7名扩展至如今的13万名,年销售总额超千亿元。今年恰逢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6集纪录片《新华书店》于4月24日当晚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5月3日晚完美收官。该片一经播出,立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勾起全国观众对新华书店的浓厚情感与难忘记忆。记者连线该片执行监制、伯璟文化总经理赵启辰,听他讲述这部大型纪录片拍摄幕后的那些人和事。

  赵启辰告诉记者,这是荧屏上首次全面纪录和真实再现新华书店的发展历史,自去年3月项目启动至今年4月正式播出,前后历时1年多,投入包括演员在内的工作人员达160余人。片中原景再现部分在浙江横店、河北、北京3座影视城拍摄完成,纪录部分则是从北京出发到河北、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云南、延安、西柏坡,最后回到北京,实现了全国重点新华书店所在省市全覆盖。

  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出版发行系统,如何从庞大浩繁中提炼出有效的故事来承载新华书店80年的历史,对策划团队而言是最为困难的过程。“我们的总撰稿邓建永和执行撰稿孔丽丽多次拜访新华书店的老领导,比如哈尔滨新华书店原经理郑士德,梳理了各个时期出版的《店史》。

  在哈尔滨果戈里书店里,各省市主要新华书店的店长经理曾聚集于此,进行纪录片项目策划会的相关讨论。当时,赵启辰就曾深情回忆自己与新华书店的不解之缘。赵启辰生长在沈阳,那时他经常去的北方图书城就是新华书店在改革开放时期建立的几座书城之一,他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也都是围绕着这座书城展开。“我经常在那里度过周末的午后时光,逛一天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买教辅材料,有时是看当时最热门的畅销书,拿起一本就跑到柜台角落躲着看,店员也不会撵我。”长大后谈恋爱,新华书店顺理成章成为最主要的约会场所。“那时电影院也不太发达,我家附近的这家书店对于整座城市而言都是地标性的建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新华书店。这种“共有的记忆”,成为整个项目组的创作核心。为了让观众最大限度产生共鸣,节目组真实还原了30余家新华书店的历史原貌,“比如王府井书店、南京东路书店等等,包括书店内饰都是一比一还原,这个规模和难度都是相当大的。”

  该片还有一大亮点,就是邀请到很多经历这段历史的当事人接受采访,口述历史。

  在这些受访者中,今年89岁的哈尔滨新华书店原总经理郑士德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参加过开国大典,受过毛泽东接见,与老一辈新华书店人李文、卢鸣谷一起工作过,还曾参与新华书店50周年、60周年店史的编撰工作。在正式采访之前,主创团队曾两次登门拜访郑士德老先生,并决定以他提的内容为蓝本创作纪录片。郑士德现居北京,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和赵启辰等一行人侃侃而谈4个多小时毫无倦色。

  1949年建国之初,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21岁的哈尔滨新华书店总经理郑士德和其他地区的书店代表,共同向当时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表达了想见毛主席的愿望,但所有人均不知道是否会成行。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大家临时被通知参加一个小会,要求不能携带武器甚至工作笔记,令大家顿感会议的神秘性。所有人挤上一辆车,每人坐在一个小马扎上,透过车窗看到车辆驶进一个两边都是水的院子。直到一行人走进中南海丰泽园的会客厅,大家才意识到,他们很可能会见到毛主席了。

  毛泽东一一念出点名册上的名字,被叫到的人上前跟他握手、交流。郑士德清晰记得,毛主席握他的手特别用力,最后还向上抬了一下。毛泽东看到人群中年龄最小的郑士德面相年轻,还误以为他是共青团员。郑士德因为太过激动,都没来得及解释自己已经是入党3年的*********员。

  赵启辰告诉记者:“其实这部影片并不只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讲人,讲新华人。通过这次梳理,我们对这样一个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书籍发行系统肃然起敬。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唤起更多人对于书籍的喜爱和对于岁月的回忆。”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