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发布日期:2017-07-26

  满族的祖先肃慎人有无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有据可考的是,女真作为满族的先人,起先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借用契丹字。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后,出于治国的需要,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创制女真文。完颜希尹奉命“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这种女真字史称“女真大字”。“女真大字”通用十几年后,金熙宗完颜亶又创制了一种女真字,史称“女真小字”。从此以后,两种女真字开始并行通用。金灭亡后,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受汉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皆改用汉语文,不再有人知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留在东北的女真人仍然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到了明朝后期,除本民族的语言仍被使用外,文字业已开始被废弃,逐渐变得无人知晓,女真人改用蒙古文字了。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用武力统一了女真各部,女真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与明朝、蒙古各部的联系日趋频繁,仍借用蒙古文字记事和交际,已不适应女真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决定创制本民族的文字,并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仿照蒙古文创制。在满文的创制过程中,努尔哈赤作为女真的杰出首领发挥了决策和指导作用。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开始创制满文之后不久,噶盖“以事伏法”,而由额尔德尼单独承担完成了最后的创制任务。满文的创制和颁行,完全顺应了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促进了女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权的建立。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额尔德尼等人创制的满文,是在蒙古文字基础上创制的,其字母基本上仿照蒙古文字母而成,没有圈点,称为“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这种满文,因属初创,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归纳起来讲,老满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字母的书写形式不规范,同一个字母有几种书写形式,往往出现混淆,不便于使用;二是一字多音,即辅音和辅音的音位混乱,致使字母之间互相假借,较难分辨;三是音译汉语借词,如人名、官名、地名和物名等,明显地感到已有的字母不够使用。所以,随着女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满文”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学习,还是使用,都感到极为不方便,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已成必然之势。

  在“老满文”使用33年后,即1632年(后金天聪六年)初,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颁布命令,由达海承担完成了改进“老满文”的任务。达海对“老满文”的改进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一些“老满文”字母的旁边添加圈点,使原先雷同的字母得以区别,做到一字一音;二是创制特定字母,以便于准确地拼写外来借词;三是创制满文字母的连写切音形式,解决了音译人名、官名、地名和物名等词汇时容易出现差错的问题;四是规范字体,统一书写形式,消除了过去一字多体的混乱现象。这一经达海改进的满文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满文,一般是指“新满文”。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笔顺

  满文是表音文字,即拼音文字,有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之分。元音字母6个,辅音字母22个,再加用于拼写外来借词的特定字母10个,共计38个字母。元音可以自成音节,也可以复合成音节,辅音和元音结合也可以成音节。某些单音节和复合音节可以构成词,再按一定的语法关系连接词与词之后就构成了句子,表达某一完整的意思。满文的多数词是多音节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所以一个词写起来都比较长。满文的书写形式是竖写,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一般情况下不能横写。在满语单词中,无论是元音字母,还是辅音字母,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其书写形式也不同。元音字母都有独立、词头、词中、词尾四种书写形式。辅音字母则有所不同,有的字母有词头、词中、词尾三种书写形式;有的字母无词头书写形式,仅有词中、词尾两种书写形式;有的字母有词头、词中两种书写形式,而无词尾形式。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元音字母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辅音字母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特定字母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和匾额体五种字体。楷书的使用范围较广,使用于各种书籍的刊刻、精写本的抄写,以及诏书、谕旨、奏折、题本等公文的缮写。行书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凡书籍普通写本的抄写、各种书稿的起草、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官员之间来往文书的缮写,以及各类公文档案的汇抄存档等方面,都要使用行书。草书的使用范围较窄,主要用于一些文稿的起草、个人信件和札记的缮写,以及书法作品的创作等方面。满文的篆字,早在满文创制之初就已出现,只是种类较少,字体单调,使用不广。1748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命傅恒等人,仿照汉文篆字,重新创制了满文篆字,共计32体,并确定了各体篆字的名称,即玉筋篆、芝英篆、上方大篆、小篆、钟鼎篆、垂露篆、柳叶篆、殳篆、悬针篆、龙篆、穗书、鸟迹篆、垂云篆、鸾凤篆、科斗书、龟书、倒薤篆、鸟书、坟书、大篆、麟书、转宿篆、雕虫篆、刻符篆、金错篆、鹄头篆、飞白书、龙爪篆、奇字、缨络篆、剪刀篆、碧落篆。从此,满文篆字的种类增多,字体规范,名称统一。为了推广新创制的满文篆字,当时用32种字体刊印发行了《御制盛京赋》。满文篆字的使用范围较窄,在清代主要用以镌刻宝玺和官印。匾额体的使用范围也比较窄,主要用于建筑匾额的书写和镌刻。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楷书体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行书体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草书体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篆书体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匾额体

  另外,为了翻译梵文和藏文经咒的需要,乾隆帝又下令,在满文原有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具有特殊用途的文字,称之为“阿里嘎里字”。这种文字专门用于梵文和藏文的表音之用,平时很少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满文内,不包括“阿里嘎里字”。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满文阿里嘎里字

  从满文的初创到改进,用了30余年时间,最终使满文成为一种便于使用且完善的文字。满文的创制及其改进,都是在女真最高统治者的决策和指导下完成的,所以两者的推广和使用,必然都会采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满文初创之后,由于大力推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得以推广和使用。清入关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后,满文的地位更加显赫,称之为“清字”,定为“国书”。其使用范围随之扩大,除满族原先居住的东北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宫廷各部门普遍使用外,派驻八旗满洲兵丁的全国各重镇要地也都使用满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满文的应用情况随之每况愈下。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覆灭,加速了满文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现在的满族人已经不使用满文,而使用汉文了。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翻译孙子兵法》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清文汇书》

  在此特别一提的是,在清代除满族使用满文外,与其相邻或编入满洲八旗的达斡尔、锡伯、鄂温克等民族还曾使用过满文。在民国时期,居住在呼伦贝尔地方的达斡尔族仍然用满文书写信件和公文。另外,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从辽宁携眷移驻新疆伊犁的锡伯官兵及其后裔,历时百余年后仍然都普遍使用满语文。20世纪40年代,将满文略稍加改造后作为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迄今仍在使用。这对满文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锡伯语小学教材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察布察尔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满族作为曾经建立过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满文,而且作为国家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从而满文在国家政务活动和社会文化交流等领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清一代,用满文翻译了四书五经、佛教经典、各朝历史和古典文学等方面的汉文典籍,并刊刻发行。如此众多的汉文典籍的翻译,在中国的民族语文翻译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这不仅有利于满汉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且有利于促进汉文化的传播。另外,还编写了一定数量的多种文字合璧的词典类书籍。如乾隆年间编写的《御制五体清文鉴》,以汉、满、蒙古、藏、维吾尔5种文字编写,就是一部多种民族文字合璧的大型辞书。这些多种文字合璧的书籍,种类众多,内容各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辞书编纂学的内涵和形式,并且有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同时,在国家各级机构的公务活动中,又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文书档案。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虽然未能全部保存下来,但其数量仍为十分可观,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满文档案就有200余万件。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可谓包罗万象,包括内政、政法、民族、宗教、财政、军事、农业、牧业、矿业、交通、工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和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

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字——满文 

  广宁门外石道碑(满汉合璧)

  时至今日,尽管满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并步入少数学者才能释读的古文字行列,但其应用和研究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学界的高度重视。满文曾经的辉煌,给人们留下了丰厚的挖掘空间,装帧精美的图书,深藏宫闱的档案,无不吸引我们去遐想、探究。满文在清史、民族史、满学等研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容质疑的。提倡学习满文,发掘满文史料,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的深入系统地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