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胡泓,中俄混血才子眼中的哈尔滨

发布日期:2017-09-30

胡泓,中俄混血才子眼中的哈尔滨 

湖泓与哈尔滨老邻居伊留什、阿妮亚夫妇在澳大利亚重逢

  今年3月,小说集《哈尔滨的忧伤》出版了,作为“哈尔滨俄侨文学系列丛书”的第二部,这本书所收录的7个故事讲述的都是100年前俄侨在哈尔滨的生活,而作者胡泓本人也是一位中俄混血儿。

  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哈尔滨文化圈的关注,多家文化沙龙都组织了专题讨论。著名翻译家高莽在序言中写道:“这套丛书让我这个90岁的老哈尔滨人不由得顿生思乡之情。”

  胡泓其人

  本报读者其实对胡泓的名字并不陌生,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本报已经报道过多次,接受本报采访的大导演、大明星,谈及对哈尔滨的印象时也经常会谈到一个叫露西亚的西餐厅,而胡泓正是这家餐厅的老板。

  胡泓的家史是一本百年哈尔滨风云录。他的祖父胡大海是抗日英雄,被叛徒出卖后壮烈牺牲。胡泓的外祖父因修建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外祖母作为白俄贵族在十月革命之后逃到哈尔滨。

  胡泓的父亲胡庆轩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水电工程师,早年曾留学苏联。去年本报刊发了关于胡泓的报道后,胡庆轩所在部队的老领导——刘可天的女儿曾通过本报寻找胡泓,她说:“我父亲说胡叔叔才华横溢、浑身是胆!当年解放长春的时候,我的父亲是司令员,胡叔叔是坦克团团长,当时十辆坦克被敌人打坏了六七辆,必须从坦克中出来修理,胡叔叔冲到坦克底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和被坦克碾压的双重危险修好了三四辆坦克。”

  胡庆轩回国后曾为苏联红军做翻译,邂逅了胡泓的母亲——一个在四野做护士的俄罗斯女孩。这段异国恋情最终开花结果,婚后他们生了两儿两女,胡泓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小时候的胡泓俄文小名叫米沙,家境优越、父母恩爱、邻里和睦。可是温馨的生活在“文革”中戛然而止,胡泓的父亲被抓进监狱,不久就病死在狱中。

  突然的厄运让15岁的胡泓迅速长大,学木匠、去宝清下乡、考入兰州军区文工团做小提琴师。“文革”结束后,胡泓回到哈尔滨,捡起了少年时代的木匠活。一个日本客人偶然看到胡泓在玉泉狩猎场盖的小房子后惊叹不已,在他的盛情邀请下,胡泓带着妻女东渡扶桑,一去便是12年。至今,大约有二三十个精美的建筑和城市景观还矗立在东京、横滨、神户、长崎、福冈等城市,它们都出自胡泓的手笔。

  2000年,胡泓带着第二任妻子——一位生在台湾,长在日本的美丽女士回哈定居。他买下了俄侨妮娜位于中央大街的旧居,斥重金打造了露西亚西餐厅,推出不久就成为哈尔滨城市一景,不但成为时尚人士必去的小馆,也成为导演们的宠儿:《悬崖》、《黄金时代》、《马迭尔的枪声》等影视剧都将拍摄地点设在这里。“曾宝仪前几天刚刚来过,一档综艺节目在这录了两天。”胡泓告诉记者。

  最后一位老派绅士

  人们在露西亚小憩时感受到的高雅和宁静,也是胡泓的日常生活状态。有人说他可能是哈尔滨最后一位老派绅士:戴礼帽、拿手杖,品味高雅,洁癖严重,他在腰疼病发作的难受时刻也要保持最优雅高贵的站姿,在他身上你会看到中国、俄罗斯、日本三种文化的印记。

  在胡泓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他收藏的几百部老式照相机,从世界各地买回的各式漂亮挂钟,他在家中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工作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在工作间里看着这些“宝贝”出神,然后在零点时分在朋友圈准时推送一首俄罗斯歌曲,配上一行语气认真的文字:请朋友们听我推荐的歌曲。

  假日里,胡泓会亲自下厨为好友做好吃的西餐,然后和朋友们一起弹琴唱歌。他总是自如地游弋于各种艺术之间:露西亚的墙上挂着他亲手画的巨幅油画,柜子上摆放着他亲手雕的汉白玉人像,钢琴、手风琴、大提琴、小提琴他信手拈来,外国的咏叹调、中国的样板戏他张口就唱,让人产生望尘莫及的惊叹:这些艺术自己哪怕能精通一样也好。

  对精致艺术的偏爱和追求,在他打造西十道街露西亚假日花园酒店的时候被发挥得淋漓尽致:2000多张图纸、数百种欧洲花卉图案,胡泓带领十几个高级木匠干了4年。他亲手创作雕刻了27个人物,天棚上那个一米二直径的木吊灯,他领着6个人干了三个月!艺术渗透在这座三层小楼的每一个角落,客人们甚至在去过洗手间后都有不一样的体验:不但一尘不染,而且刚一走进便会听到好听的歌剧。

  胡泓有时候也是愤怒的,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被弄碎了都会让他生气和伤心。当时间像火车一样呼啸向前奔跑的时候,胡泓却竭力想留住些东西。他凭着儿时的记忆,将母亲当年的拿手俄式菜——油菜包重新做了出来,让这道在哈尔滨消失多年的俄式美食复活。当这道菜在食客中口口相传的时候,他又毫无保留地将油菜包的做法免费分享给哈尔滨的多家西餐厅,让这道美食成为城市的象征。

  因为在建筑专业上的独到见解,胡泓被哈工大建筑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用文字凝聚“哈尔滨的忧伤”

  胡泓在文学方面也很有天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便在文坛崭露头角。短篇小说《黑雪地》发表在南方一本文学刊物上,整个笔法和构思在当时非常前卫。在此之后,胡泓先后发表过一百多篇文学作品。

  多年以后,当年《黑雪地》的推荐人、作家陈明成为“哈尔滨俄侨文学系列”丛书的策划人之一,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胡泓。胡泓最初接到的任务是为这套丛书画封面,已经出版的两本书《六角街灯》和《哈尔滨的忧伤》的插图和装帧设计都由胡泓完成:在松花江畔沉吟的少女,背着大提琴的男孩背影,一笔一划都透着绘者对往事的爱和追忆,简洁而生动,两本书摆在中央书城最显著的位置,总让驻足的人爱不释手。

  应丛书策划团队的邀请,胡泓开始写《哈尔滨的忧伤》。他介绍说,这些小说的故事情节虽属虚构,但是以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为基础。陈明说:“胡泓先生在建筑师、画家、雕刻家、音乐家等诸多角色中,作家始终是他生命的底色。而反映俄侨生活的文学作品,更是胡泓先生的最真实的情感唱响。正像他体内流淌着的中、俄血液一样,他笔下的“俄侨文学”,无论是弘大的历史背景,还是极微处的细节描写,一招一式,特色鲜明,真实自然,无人可以模仿和替代,实在是本丛书中很夺目的一册。”

  现在,胡泓正在为自己的第二本书做准备,为此他不远万里去澳大利亚采访当年的哈尔滨俄侨和俄侨后代,去西伯利亚——自己3岁和母亲被流放的地方采风。66岁的米沙大叔,用孩童般的稚真,走在回首往事和奔向未来的路上。对此陈明是这样解读的:“很多年轻读者问过胡泓先生,为什么要将作品命名为《哈尔滨的忧伤》?如果你认真读过其中的作品,你就会领悟到,胡泓先生对他所栖身的这座城市血脉相连的情感。那是只有母亲望着远去的孩子才有的目光,那是无限的担忧和眷恋,饱含着不舍和期望,这是一个‘混血作家’对家乡的最深深的爱。”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